這是我曾經提給在入口網站工作的前輩的一個idea,當時他問我:「如果沒有那麼有錢可以買片,或是財力不夠買片買輸人,但又想參與線上影音OTT的商機可以怎麼做?」

“「OTT 影音搜尋」是台灣開發者自製的電影搜尋器,輸入電影名稱後就會在搜尋結果顯示影片有在那些 OTT 平台上架,同時提供快速鏈結,點選後開啟 OTT 服務電影頁面就能付費訂閱、租借或購買”

這是來自「經理人」的一篇 Y21/6/12的文章-防疫在家就要追劇!整合20個串流平台,韓劇、日劇、美劇、動漫一鍵查詢

概念上就是想找片的人,不需要去搜尋引擎搜尋後再撈針與過濾,也不需要一一進個別的OTT平台查找試錯了(TA不包含只想看免費的用戶)。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做OTT的Agoda」

是我曾經提給在入口網站工作的前輩的一個idea,當時他問我:「如果沒有那麼有錢可以買片,或是財力不夠買片買輸人,但又想參與線上影音OTT的商機可以怎麼做?」

我說:「也許可以不要想怎麼成為影音的服務提供者,而是想怎麼發揮作為入口網站的優勢,借他們的資源做類似OTT的Agoda。」

“OTT的Agoda”這個詞一出,幾位前輩就有感了,這其實是我當下靈光一現的想法,順勢蹦出的詞。

我再補充:「隨著OTT的成熟,加上搜尋引擎搜片時不容易一次看到究竟有那些平台有自己想看的指定影片,也會被文章、盜版等各種搜尋結果干擾。藉由你入口網站的PORTAL SITE印象,讓用戶除了找文章、找商品會來之外,也可藉由這樣的OTT搜尋機制,養成『所有想看OTT』的用戶都先來你入口網站的習慣。」

那接下來呢?

「接著你就能夠在用戶量到達一定的MAU, DAU規模後,推廣自己的內容、向各平台談介接與分潤(有自己的OPEN ID,路會更好走)、拉廣告做投放或Campaign合作等等。」

很有趣,但OTT業者也能做吧?真要做出來,OTT業者會出錢嗎?

1. 人無我有:你入口網站的地位與知名度不是OTT業者能夠動搖的,你們比任何公司都合適做。

2. 直接有效:OTT業者即便有獨家內容,都還是免不了要做各種傳統、數位的行銷。如果有個OTT專門搜尋引擎,進站的TA明確,這對OTT業者來說,就會是一個誘因。

這樣的idea聽起來有機會,但實際動手執行時,需要幾個挽手幹的步驟與信念。

一、信念:

1. 相信OTT線上影音的趨勢不退。

2. 如當年入口網站的獲利模式:先投資養用戶,等B端或C端離不開時再來收費。

二、行動:

Phase1 用戶養成

1. 爬各家OTT業者的資料:大家肯定都有做基本SEO,以對SEO友善的基本欄位做架構,再依照個別情況做調整,以程式去撈片單。
2. 建構適合大小網瀏覽的RWD PORTAL SITE。
3. 對UIUX與資料精準度做持續優化與迭代。

Phase2 廣告模式

1. 觀察MAU, DAU等表現,再觀察同樣的結果中,用戶最偏好的OTT業者排序。
2. 參考廣告顯示機制與報表計算管理介面,向OTT業者聊聊投放廣告與活動顯示:例如搜尋後結果的排序優先等。

Phase3 營收分潤

1. 開發OPEN ID與搜尋後結果的金流機制,開通做法採登入入口網站的帳號後付費,接著以入口網站的Open ID登入OTT平台,用戶即可觀看,雙方依照實際的開通數拆帳。
2. To B 與OTT業者談介接,願意介接則搜尋結果優先(大家都願意接時,就依照自然結果);To C 透過入口網站結帳的用戶可享入口網站關係服務的優惠或虛擬幣等。

上面這些,大概是一小時內被問問題後,迅速在腦中做激盪後的思考方向。實作上肯定沒那麼簡單,商務上肯定也沒那麼容易被B端、C端完全買單。

做事業與產品,先要有的是願景,願景加上初步可行的方向後再向前走,邊走再邊調整,因為路不會是直的。

--

--

JPM 『以正面思維 + 思考框架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持續地向上爬升』
JPM 『以正面思維 + 思考框架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持續地向上爬升』

Written by JPM 『以正面思維 + 思考框架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持續地向上爬升』

擅於策略、行銷、設計、溝通談判與管理,職業生涯中推動過幾個從零開始的新創事業,營收小則數千萬,大則數億。 納茲達克、台灣百大公司PM, PO,成果像是主持海內外百人以上團隊專案,App Store, Google Play No.1的App,申請七國專利的產品設計。有創業、出書與各大獎項紀錄,例如澳洲官方贊助出國旅居

No responses yet